敬爱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好!

    我是来自初二(5)班的钟思睿,很高兴今天能担任本次校园小讲堂主讲人,在这里演讲。我演讲的题目是《让”雷锋”成为一种习惯》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大家知道每年的学雷锋日是哪天吗?答案是35日,也就是刚刚过去的周六。

雷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,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全心全意为人民、为战友服务。“雷锋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”。他会给老人让座,会帮列车乘务员打扫车厢,会给乘客端茶倒水,他甚至帮助妇女抱小孩。平日里,他会教没上过学的战友读书写字;战友父亲重病,他会以战友的名义寄去他仅有的钱;战友的衣裤有破洞,他会拆下自己的帽子替人缝补,整夜没合眼。

一部可歌可泣的《雷锋日记》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,“雷锋精神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。可是很多人只是知道“学习雷锋好榜样”,是否真正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有雷锋精神呢?

“雷锋精神”是一种美德,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品质。但这种值得学习的品质却在形式主义者那里变了味,变成了只有口号而没有行动;只有受鼓舞而没有走心的品质。对此,我号召在场的全体师生,不让“雷锋精神”仅仅是浮于形式,而应该让这种精神成为一种“习惯”,成为一种不用多加思考就会反映出来的习惯。

当我们驻足于美景前,你是否注意到刺眼的一些小细节,一张纸巾,一个矿泉水空瓶,或者是果皮残渣?目光拉近到我们最熟悉的教室里,你是否留意到跌落的文具、书本或是纸?如果留意到,你问问自己是否捡起过这些?

我们虽没有雷锋这般伟大,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尽我们所能去做些小事,这些在我们班中便有所体现,有的同学走访社区敬老院,为他们表演节目;我班班长陈舒窈同学参加过钱江晚报“用爱心零钱罐集”来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;周可同学一直喂养着小区两只流浪猫;卓一群同学经过自行车车库扶起过倒地的自行车,还有韦俊屹、陈佳怡等八位同学在公车上给老人让过座,扶他们过马路;本周六也就是学雷锋日,我校20余名志愿者去大木桥社区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……

“滴水光辉,照亮社会迷茫;青春道德,催绽心灵芜荒。热血奉献,俱是雪中之炭;螺丝精神,非是锦上之芳。扎根土地,总得事事优秀;慷慨从容,敢为百姓脊梁。克己以正身,宽心以助人,平凡之不平凡,雷锋精神也。”
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。

40781161-7BAD-4BB9-B66C-1524863518E8.JPG